此外,記者了解到,不符合降低養老保險費率條件的青海省和陜西省近日階段性調低了省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費率。青海省自2015年起已下調三項社會保險費率兩次。山西省失業保險費率已為全國最低。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社會保險要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期,積極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保待遇 參保人員社保不受影響
社會保險費率的降低為企業帶來了切實的改變。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根據初步測算,如果符合條件的地區養老保險降費政策全部落實到位,預計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386億元。失業保險按各地總費率降低0.5至1個百分點來進行測算,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約300億元至600億元,再加上去年先后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的有關政策,每年總計可降低企業成本1200億元以上。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市財政局表示,從5月起,階段性降低本市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兩大社會保險費率。其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原來的28%調整為27%,僅此項參保單位每月可降低1%的繳費支出。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三險費率調整后,全市參保單位每月將降低近7億元成本。
湖北的測算顯示,養老保險臨時性、階段性降費,兩年全省企業可減少支出42.58億元。安徽省馬鞍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輪降費后全市企業全年將少繳社會保險費1.63億元,考慮到繳費基數及繳費人數遞增等因素,預計今后兩年全市企業少繳社會保險費3.5億元。
雖然各地降低了社保費率,但目前來看,社會保險待遇標準并沒有降低。各地下發的社保費率調整文件中均特別強調,階段性降低有關社會保險費率期間,參保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受影響,要確保按時足額支付。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9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征繳收入23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4716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25813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5345億元,相當于17.7個月的支付水平。對此專家表示,此次降低社保費率是有條件的地區階段性的舉措,不會影響基金平穩運行。據測算,多數省份在降低費率1個百分點后仍將保持基金當期收大于支。
“降低社保費率,意在為企業降成本,但不能降參保職工的待遇。”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未來職工的各項社保待遇還應隨著經濟發展、隨著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逐步提高。
從各地區基金收支狀況而言,本輪調低養老保險費率的14個省份多運行良好。以北京市為例,2015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587.2億元,支出965.5億元,當年結余621.7億元,結余水平遠遠高于國家規定。失業和工傷保險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節余。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保證基金平穩運行和長期平衡,確保養老保險待遇標準不降低和待遇按時足額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