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發展信心指數(2017上半年)”今日在銀川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55.57,環比和同比均有上升,企業家信心在2015年下半年觸底反彈,延續上升態勢。
該指數由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共同調研形成。在“灰犀牛在哪兒?”的提問中,企業家認為房地產泡沫最大(76%),其次是信貸(42.9%)和股市(37.3%)。企業家認為“灰犀牛”主要的成因是地方政府惟GDP化(54.1%)、不合理的產業政策(51.3%),而非寬松的貨幣政策(30.8%)。
“灰犀牛”概念首先出現在《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作者 Michele Wucker 以重達兩噸的灰犀牛來比喻發生概率大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于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后出現的大概率。
在“擠破灰犀牛”的提問中,近六成企業家認為房價調控失敗最可能擠破泡沫(58.1%),其次為通貨膨脹高漲(47.9%),信貸政策收緊(47%)。在關于如何馴服“灰犀牛”的提問中,企業家最認可三招:加強金融監管、資金脫虛向實、降低杠桿率。過去三年,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一直高于對世界經濟的信心。對企業家信心抑制最大的還是人力成本,過去3年沒有好轉。
此外,近五成企業“營改增”后稅負下降,近四成基本沒有變化,近一成略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