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的必然——城市發展巨系統
近些年來,中國步入了一個城市化進程加速的階段,而這個階段對沒有進行過工業革命的中國而言顯得倉促和生疏。城市化在西方國家經過了幾百年的歷練,即使時間如此漫長,幾乎沒有城市不經過生命周期間生與死的考驗。在這個考驗中,有的城市新生了,而有的城市沒落了。中國要在短短的幾十年走完這幾百年的城市發展路程,優勢與劣勢并存。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10年經濟工作時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城市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依托,而結構調整不僅是針對供給層面的產業結構單向調整,也是以城市化為方向的需求結構雙向調整。這些都賦予了城市化新的內涵。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泛華建設集團總裁楊天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一個集合了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因素在內的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若想順利實現城市突圍,必然要了解并明確這個巨系統縱橫交錯的關系網絡。
城市化應該走出一條安全性、可持續性與循環性的城市生態經濟之路,實現城市低碳、經濟循環、產業環保、環境生態的和諧格局,這是城市化進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所必須遵循的發展道路。城市化不僅僅是政府的城市化,也是社會廣泛參與且各有分工和側重的城市化,這是城市化與推進機制需要明確的要義。
城市的發展、崛起必然意味著城市間資源的重新配置,需要認真審視自身的城市發展戰略定位并統籌考慮,打造區域產業生態圈,學會與別人價值共享,這是城市化與區域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城市社會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城市化需要工業化來推動,但城市化水平應適當超前于工業化水平,以創造并有效吸收工業化產能,避免工業化過度發展帶來的對城市資源的過度攫取和工業產能過剩問題,這是城市化與產業結構優化所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