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市南城區(qū)中心廣場的中軸線南端,一座巨大的“飛行器”坐落于此,建筑物體中間的“東莞青少年活動中心”幾個紅色大字,顯得格外矚目,整棟大樓與遠處的東莞市政府遙遙相望,與中心廣場連成一片,見證著整座城市歷史性的時代變遷。
17年前,中建五局不二幕墻(以下簡稱:中建不二)人便在這里,用匠心建造出青少年的成長搖籃,為他們的夢想插上了展翅高飛的雙翼。
珠三角地區(qū)首個公投項目
2004年6月,面對東莞市政府的第二次招標,七家參建單位“同臺競爭”,其中不乏行業(yè)頂尖幕墻單位的“身影”。
最終,中建不二憑借過硬的實力與品牌影響力脫穎而出,成功中標東莞青少年活動中心,拿下了珠三角地區(qū)的首個公投項目。
“成功中標東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意味著中建不二在東莞區(qū)域的品牌力量已經逐漸打響!”時任東莞分公司營銷經理、投標代理人涂戰(zhàn)紅回憶道。
20世紀90年代,點式幕墻成為當時建筑外裝飾的新產品、玻璃幕墻領域的新工藝。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國家對行業(yè)規(guī)范的逐步完善,直至2003年,點式幕墻才逐漸被大量使用。
而擁有6000多平方米點式幕墻的東莞青少年活動中心,成為當時中建不二體量最大的點式玻璃幕墻工程。
項目由一座金字塔形群樓與兩座鳥翼形倒側三角形塔樓組成, 造型新穎且復雜,給項目部帶來相當高的技術難度。
2004年6月28日,項目部正式進場。毫無疑問,擺在項目部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
“敢于挑戰(zhàn)、迎難而上,是當時所有中建不二人的精神所在,那時候,項目越有挑戰(zhàn)大家越有干勁!”說到挑戰(zhàn)二字,時任項目經理王旭的分貝增加了幾分。
首個自平衡拉索點支式幕墻工程
值得一提地是,中建不二首個自平衡拉索點支式玻璃幕墻工程的故事,便是從這里開始……
對于項目部來說,這幾乎算得上是一個空白的領域,既沒有太多的技術積累,更沒有類似的施工經驗,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從零開始。
項目部邁出的第一步,就是逮住一切機會不停地學習與借鑒!
深化設計前,項目部必須對各種材料部件、配套設計、結構連接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
前期所有工作的落實,每一項都必須找到近6家的分包商與材料商進行反復探討,往往這些時候,就是項目部了解施工技術的最佳時機,通過與不同分包商進行技術交流,最終制定出屬于項目部自己的施工方案。
項目部決定采用雙臺汽車起重機配合就位,對自平衡拉索結構進行吊裝。
現(xiàn)場需要確保直徑為351mm的鋼柱與兩側18mm至20mm的鋼索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后,才能從上往下安裝大約210公斤,尺寸為1400*2000mm的玻璃。由于安裝的角度為內向倒75度,因此,現(xiàn)場必須采用滿堂腳手架的施工措施,8名工人同時施工。
然而,要確保自平衡結構不發(fā)生變形,可不是一件輕巧的事。
在施工現(xiàn)場,工人們在對鋼索進行多次張拉的同時,反復觀察測力儀,直到預應力達到要求,保證鋼索處于緊繃狀態(tài)后,方可安裝駁接爪,開始安裝玻璃。
在這之后,還要再對拉索進行多達十次的張拉,確保平衡后,才算是圓滿完成一道工序。
對于業(yè)主來說,當時的中建不二,看起來“并不靠譜”。
為了消除業(yè)主的顧慮,進場后不久,項目部便花了1500元將總包的兩間辦公室租了下來,馬不停蹄地開始CI的布置,標記著中建不二的各種藍色展板,一整排掛滿了辦公室,一時間成為施工現(xiàn)場的一道風景線。
除此之外,項目部還制定了統(tǒng)一服裝,施工現(xiàn)場上,一派精氣神十足的景象。
一番功夫下來,中建不二成為業(yè)主眼中有希望、有活力的團隊。
“認號不認人”是當時項目嚴格控制工人進場的重要舉措。
工人們一進項目,需要進行全面登記,每一位工人的安全帽都有專屬的編號,一旦發(fā)現(xiàn)安全違規(guī)問題,一律按號處理。
而安全早會的形式,也首次出現(xiàn)在項目上,主要涉及當天任務安排,安全與質量三大方面的內容,如此一來,嚴格把控了項目安全關與質量關。
當時,業(yè)主豎起大拇指的場景,頻頻出現(xiàn)在項目現(xiàn)場。
五指攥成一個拳頭
“項目做得好不好,講究的是團體作戰(zhàn),所以管理項目團隊,最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談及項目團隊管理時,王旭堅定地說道。
項目上一旦某個崗位犯了錯,項目成員們便會及時相互溝通,共同解決問題,將出錯率降到最低,避免出現(xiàn)“推卸責任”的現(xiàn)象。
“五個手指頭擰在一起才是一個拳頭,才有戰(zhàn)斗力。”王旭接著說道:“過程中允許犯錯,但不允許犯同樣的錯?!?/p>
在王旭眼里,口頭上的反復灌輸比文字宣貫來得更有效果,積極引導與溝通,是團結項目的關鍵所在。
這一份“啰嗦”,讓項目成員擰成了一股繩。
項目成員平均年齡較為年輕,除了講究團隊精神以外,更為重要是成員之間的“干事激情”。
“當時大家很有活力,方向也很明確,就是立足自身崗位,把項目做好?!睍r任資料員的藍彥杰指了指團隊的合影笑著說道。
據(jù)王旭回憶,在施工現(xiàn)場,總能看到廖曉松拿著本子一一記錄下與工人們學到的關于項目技術知識的身影。“有經驗的工人也是我們的老師,不恥下問是一個技術負責人成長過程中所要具備的素質?!绷螘运苫貞浀馈?/p>
年輕,對于項目來說,意味著無限的可能。
對此,王旭曾自嘲自己的管理模式為“放養(yǎng)式”?!安灰噲D捆住成員們的手腳,要放心大膽地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否則,他們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無法超越?!?/p>
在助力東莞市青少年展翅高飛的同時,廖曉松、藍彥杰、肖宏、黃征、唐新軍、肖瀟、熊紹科等項目管理人員也在企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
東莞青少年活動中心是中建不二人為孩子們插上夢想雙翼的起點,在那之后,直至17年后的今天,由中建不二所承建的駐馬店青少年宮、富陽中學等一大批民生工程,不斷地為莘莘學子點燃希望……
中國建筑裝飾協(xié)會成立于1984年,是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住建部業(yè)務指導的國家一級行業(yè)協(xié)會,是建筑裝飾行業(yè)唯一的全國性法人團隊。
協(xié)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三里河路21號甘家口大廈南樓10層
郵 編:100037 總機電話:010-8838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