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展翼,逐夢藍天。
近日,由中裝建設承建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轉場運營,意味著中國又增添一個世界級一流的樞紐機場。
基于航站樓區域空間大、結構復雜、區域多等特點,中裝建設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進行全過程施工管理BIM技術運用,為精細化管理與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BIM助力,匠造智慧機場,為推進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
一、項目測量及3D掃描技術的應用
中裝建設機場項目部對航站樓區域空間大、結構復雜、區域多的特點,首先引入了3D掃描技術輔助項目進行管理,應用管理目標分別為:進場前項目場地概況分析、項目標段交接面分析、項目即有場地工序完成進度分析、裝飾基層尺寸提取分析,通過3D掃描的測量使用,提升項目對于不同階段的項目動態實況了解,并將3D掃描數據上傳云端與公司工程管理中心進行數據信息共享,為區域精細化管理與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項目部率先創新采用BIM技術與測量技術管理的思路,利用不同階段的點云數據模型,采用點云矢量化技術,形成項目深化及測量可利用的平面布置圖,并形成BIM模型,根據項目測量技術的即有方案,使測量數據及測量方案成為BIM數據的一部分,并應用至現場實施及管理人的手機移動端,實現測量技術及方案在現場的BIM模型的價值垂直應用。
測量界面
二、項目基于BIM技術的正向施工圖深化設計應用
前期機場航站樓的建筑及裝飾施工圖為初步方案施工圖,圖紙中諸多施工細節上的問題仍需進一步深化與細化,否則會導致施工后的效果達不到方案預期的程度。
中裝建設項目部施工圖深化中心與BIM中心組成聯合體深化小組,在項目實施施工工前制定BIM深化設計方案,明確了機場行李提取大廳、迎賓廳、國內到達廊、國際聯檢、衛生間裝飾面層及基層連接作為深化設計的重要區域,并充分發揮BIM的可視化,可出圖性的特點,使重要區域都形成可行且可落地的BIM節點。
吊頂BIM技術優化細節
吊頂BIM優化(穿孔鋁扣板)
柱面鋁板龍骨BIM優化
三、項目基于工程量清單及成本核算的應用
利用BIM模型的體量數據清單功能,項目部BIM及深化中心在完善裝飾面層排版的同時,對構件庫進行清單的統計,在技術上一方面針對裝飾地面、裝飾墻面、裝飾吊頂不同的構件類別及計算規則,制定不同的構件建模規則,另一方面結合傳統的裝飾算量軟件與BIM的IFC之間的交換與結合,從而達到模型量與預算量的配對與綜合利用。為項目部提供可靠的技術數據及成果。
四、項目基于BIM+二維碼+VR項目技術交底的應用
針對項目情況,項目技術負責人采用BIM技術與工序技術交底相結合的方式,并生成基于BIM+二維碼的形式,在施工現場的關鍵部分及應用點進行張貼,施工工人在區域進行施工操作時,可輕易的對該區的技術要點進行查閱。快速的了解施工區域的質量工法及質量安全注意事項。強化了技術及質量、以及安全的防控意識。
BIM項目工程操作界面
五、項目基于BIM技術的項目安全管理
項目機場航站樓的B1A層、L1層、L2層影響區及非影響區多空間領域,讓新進場工人無法快速了解區域及場況;針對班組多,施工用電呈多空間、多維的使用情況,工人對預定施工區域不熟悉的情況下,很容易拉錯開關箱;針對突發情況的處理,新進工人無法在大面積的施工區域迅速找到應急資源及相關應急責任人。
項目BIM中心充分利用BIM技術及手機移動端技術,結合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讓新進場工人及現場管理人員第一時間了解現場用電安全實況及應急預案情況,方便有效使安全用電及應急預案在項目管理中落地應用。
根據項目現場布置要求,針對現場布置的管理特點,充分利用BIM可視化、參數化的特點,從公司及項目BIM庫中調取并編制BIM構件,方便于生產管理人員根據不同的現場動態進行BIM的現場布置與動態調整。
在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這一大型復雜的建筑設施中,BIM技術發揮出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裝建設膠東國際機場項目部進行全過程施工管理BIM技術的運用推廣,運用科學的信息化技術來管理工程項目,使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建造高質量、宜居住、節能源、保環境、可持續的建筑。
科技提升裝飾,中裝領先未來。
近年來,建筑施工行業經過高速發展,技術水平在不斷進步同時,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工程質量,推進建筑業信息化,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
中裝建設視技術研發為公司發展目標,主導 BIM+ 技術體系,結合公司戰略及時代發展需求,推動以信息模型技術為主線,落地BIM技術在BIM+室內設計、幕墻設計、景觀設計、室內精裝裝配式、機電暖通設計、3D打印、MR、裝飾施工、運維管理等裝飾全過程的場景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