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以來,在古城西安灞河西岸,由陜西建工五建集團總承包、陜西建工裝飾集團參建的十四運配套項目長安書院工地上夜夜燈火通明。陜西建工裝飾集團負責施工的幕墻工程的建設者們自項目開工以來,面對幕墻工程面積近4萬平方米,正常需要半年以上的工期,實際只有兩個半月施工時間的現狀,在集團副總經理、現場總指揮趙偉的帶領下,精兵強將們承諾按照建設單位和總包單位要求的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為實現主體建筑早日泛光照明點亮,助力十四運增光添彩!
施工中,項目部50多名施工管理人員和700多名建設者克服邊設計邊施工、幕墻龍骨跨度特別大、玻璃市場走俏難購等一系列困難,采取勞務作業人員兩班倒、管理人員輪流跟班運轉,建立應急突擊隊,開展勞動競賽等舉措加快施工進度,采取樣板引路和“粗糧細做、細糧精做”等舉措保證施工質量一次成優,爭創魯班獎,從而確保工程建設全速推進。截至8月4日,幕墻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0%。70多天的日夜鏖戰,涌現了王宣博、唐胤航、李超、王二龍、吳建東等一批優秀的施工管理人員……
用心去探尋 勤奮助成長
王宣博,1993年12月30日出生,畢業于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本科學歷。現擔任長安書院幕墻工程C區施工員,主要負責桁架、龍骨調直、焊接、驗收等工作。
到裝飾集團工作以來,面對新環境,王宣博迅速調整心態,努力適應周邊一切新事物。施工中,他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學習,用心探尋。面對困難,不是第一時間找師傅,而是靜下心來,反復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面對疑惑,不是立馬說出“自己不懂”,而是下班后把這個疑問記在筆記本上,并上網查找相關資料,認真思考。在師傅悉心指導和他自身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開工以來,他僅有1次騎摩托回家取東西,就再也沒回過家,就連女朋友也有3個多月沒見了,也只能偶爾與女朋友視頻通話,但每次聊天時間都不長。
擔青春使命 做有為青年
唐胤航,1996年6月22日出生,畢業于英國羅伯特戈登大學建筑項目管理專業,研究生學歷。現擔任長安書院幕墻工程B區施工員,主要負責B區的鋁型材底座安裝。
唐胤航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對質量、安全工作毫不馬虎。他說:“作為一名施工員,要及時發現各種問題,從根源上遏制問題的發生。”面對施工現場作業面廣、施工環節較生疏等問題,他時刻保持虛心學習態度,放低姿態向有經驗的師傅請教,在“大干快上”沖刺決戰中堅守崗位。有一次,現場吊裝龍骨框架,他從晚上9點堅持到第二天清晨6點,直到吊裝完成,他才回宿舍休息。由于工地施工任務重,時間緊,他到項目工作后,一直沒有回過老家漢中,就連女朋友也沒有顧得上談,把自己青春奉獻給心愛的建筑事業。
用青春追夢 靠實干前行
作為一名扎根一線的90后,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出了夢想與奮斗才是青春的最美注解。他,就是長安書院幕墻工程C區施工員李超。“李超愛學習,愛鉆研,對待工作有股不服輸的勁頭。”這是同事對他的評價。
李超,1995年4月1日出生,畢業于陜建職工大學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大專學歷。2021年8月獲長安書院幕墻項目勞動競賽第二階段考評先進個人。他主要負責C區鋁型材安裝。一到項目,他就面臨著任務重、工期緊的現狀,他立即進入角色,投入工作。在一次安裝玻璃鋁型材底座時,他發現了有未按圖紙規定的螺絲,他便對有問題螺絲逐一仔細檢查,一顆也不放過,杜絕了不合格螺絲出現。他在大干快上的熱潮中奮勇拼搏、揮灑汗水。面臨挑戰,他更是以身作則,沖在前面,平均每天工作時間18小時以上,這段時間瘦了5斤多,26歲的李超正在用自己的青春追夢,靠自己的實干前行。
鐵肩擔責任 黨員當先鋒
王二龍,1991年6月10日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 2013年參加工作,現擔任海西亞公司工程二部副部長,長安書院幕墻工程A區、D區項目經理。先后被評為集團優秀員工、優秀項目經理、優秀黨務工作者。
在施工現場,王二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在不同時段不同位置的作業面,他都親自去檢查,確保每天自己負責的工作面、生產工序的關鍵環節都能按施工進度計劃完成。由于施工任務緊,他連續1個多月沒有回家,妻子電話中問:“你還知道有這個家嗎?”王二龍說工作太忙走不開,電話一掛他又回到了施工現場。
退伍不褪色 續寫新人生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是長安書院幕墻工程D區施工員吳建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出生于1993年2月5日,中共黨員,畢業于西安歐亞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大專學歷。他曾服役于第21軍61師野戰部隊,常常以一名軍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領導安排的任務,不講任何條件按時完成。他經常說:“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他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長安書院幕墻工程奉獻無悔的青春,續寫自己新的人生。
項目簡介:長安書院項目位于西安浐灞生態區,東臨灞河,與西安奧體中心隔河相望,占地約129畝,總投資約20億元。其中圖書館占地約6.9萬平方米,美術館占地約3.7萬平方米,文化交易中心占地約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相當于3個陜西省圖書館的規模。建成后,將大大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完善城市功能,滿足市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