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始自晉、唐,特別是宋、元以來,一直是閩南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國務院首批“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十分重視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如今泉州市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這個作為泉州展現歷史文化藝術遺產載體的建筑,它的建成對傳承、弘揚閩南文化,構建城市特色起到重要作用。
▲泉州市文化藝術中心鳥瞰圖
泉州市文化藝術中心位于泉州南大門的迎賓大道,項目用地面積194.44畝,總建筑面積32.68萬平方米,是泉州規模最大的多功能大型文化設施,福建省“海峽西岸文化走廊”的重點項目。
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成為泉州市最新地標建筑,其主要由四朵花瓣組成,從空中俯瞰,四朵花瓣狀若刺桐花,下沉廣場及車行入口則形成次花瓣。四朵花瓣分別為泉州市東海工人文化宮、泉州市圖書館、泉州市大劇院、泉州市科技與規劃館。
寶鷹集團負責文化中心內東海工人文化宮的室內裝飾裝修工程。
▲泉州市東海工人文化宮外立面
泉州市東海工人文化宮建筑外表皮采用“花燈、風帆、海浪”的肌理,是泉州生生不息的文化代表,閩南建筑與傳統花燈相映成趣,入夜燈光亮起,菱形的建筑外表皮,猶如一盞盞紅燈籠被喚醒,又像是燈光在對話大劇院的海洋主題。建筑側面則展示了泉州“文化刺桐”的藝術理念,中心整體建筑構面錯落有致,主體正立面呈弧型結構。
▲設計元素
泉州市工人文化宮的室內設計理念融合閩南建筑和泉州花燈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通過紅磚石、石刻木雕、花燈造型和抽象手法的空間藝術處理,尋找出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使文化宮建筑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內庭院、臨時展廳
▲公共大廳區域
▲側廊、立體墻面造型
空間功能上文化宮以大小型會議、職工文化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群眾演出、電影放映等多種公共服務為主要使用功能。其中大會堂后續將作為市兩會等大型會議的主會場。
▲大會堂
▲貴賓廳
▲會議廳
不管是工人文化宮外墻的菱形建筑外表皮,還是室內公共大廳墻面的雕花設計元素,都能找到泉州花燈的延伸,讓大眾感受到濃濃的泉州文化與歷史的無窮魅力。
源遠流長的歷史值得用心細細品味,讓我們一起走進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悉心感受屬于泉州的文化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