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再到2018央視春晚上的“絲路山水地圖”;從“故宮跑”到“海昏侯熱”,再到“春節刷博物館”,近年來,與博物館相關的事情多次成為社會熱點,甚至成為現象級事件。博物館已從社會生活的邊緣地帶走到了百姓視野的中心。
▲中裝建設博物館精品工程:烏蘭察布市博物館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主題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國際博物館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并創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并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中裝建設博物館精品工程:湖南省博物館
自世界上第一座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藝術和考古博物館于1683年面向公眾開放以來,300多年里,記錄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博物館從星星之火,到逐漸遍布全球各地。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積淀和成果,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一扇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中裝建設獲批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甲級資質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數量與質量兩個方面同步發展。博物館數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30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5300余家,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不斷增多,為更多人“解封”展柜里的歷史、讀懂文物里的故事提供便利。而現代科技的賦能,豐富了推介展覽的形式,突破了實體展館的時空限制。以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產生的“云端博物館”為例,全國陸續推出2000余個在線展覽項目,僅春節期間瀏覽量就超過50億人次。這雖是非常時期的權宜之策,事實上也成為數字博物館建設的一次集體展示,成為推動文博資源走進千家萬戶的有益嘗試。
▲中裝建設獲批博物館陳列展覽施工壹級資質
隨著中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博物館已成為傳播文化知識的最佳場所。展示展覽作為博物館工作的核心手段,達到普及知識、傳播知識、履行社會教育和服務職能的重要目的。近年來,中裝建設緊跟國家戰略,順應市場需求,把文旅板塊作為重點模塊,加大對建筑裝飾專業細分領域的投入和研究,打造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工程:烏蘭察布市博物館、新疆昌吉農業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湘西博物館、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等。2019年,中裝建設在博物館專業資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獲批中國博物館陳列展覽施工壹級、設計甲級兩項資質,文旅實力再次得到認可。未來,中裝建設進一步整合優質產業資源,提供文博創意一站式總包服務,助推文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