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世界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橋梁。這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開創了粵港澳合作新模式,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超級工程”背后有“超級創新”。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空白。
科源股份承建了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項目的消防及給排水工程,作為港珠澳大橋參建單位之一,為能參與這一偉大工程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工程簡介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連接的唯一通道。其自珠澳口岸人工島,向西設拱北灣大橋連接珠海連接線人工島;采用海底隧道方式穿越拱北灣海域,城區隧道形式下穿拱北口岸;經茂盛圍軍事管理區后,設前山河特大橋跨越前山河;經中富工業園上跨南灣大道后,設南灣隧道穿越將軍山;后以高架橋形式繼續西行至本項目終點洪灣,與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月環至南屏支線延長線連接。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關鍵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長2741米,由海域明挖段、口岸暗挖段以及陸域明挖段三種不同結構的隧道連接而成,僅限通行非危險化學品等機動車,屬二類隧道。其按照“先分離并行,再上下重疊,最后又分離并行”的形式設置,是世界上斷面最大的雙層公路隧道。
拱北隧道在國際上首創“曲線管幕+水平控制凍結”組合工法,解決了復合地層長距離組合曲線頂管施工及管幕形成精準控制、臨海環境高水壓下超長水平控制凍結止水和凍脹融沉控制、復雜環境下淺埋超大斷面隧道暗挖施工變形控制、臨海環境下隧道結構防水等技術難題,在長達5年的隧道建設過程中從未影響拱北口岸的正常通關。
除普通隧道應設的相關應急設備外,隧道內設置有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泡沫聯用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網)和機械防排煙系統等,滅火設施完善。隧道內還設有先進的消防聯動軟件,可根據消防預案,實現各個系統及設備的一鍵聯動控制,提高火災事件響應及控制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今后隧道安全運行提供了保障。
▲ 隧道水成膜噴霧消防系統
▲ 隧道水成膜噴霧消防系統
拱北隧道因受建設條件限制,無法設置車行橫洞、人行橫洞及緊急停車帶。隧道內設置了3個逃生空腔、7個逃生樓梯和2部消防電梯。行車道每間隔約150米設置有一處逃生門,可通過逃生門進入逃生空腔或逃生樓梯,再進入另一層隧道安全疏散或撤離。
未來,科源股份繼續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保持并發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攻堅克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闖敢試、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初心不變,勇擔使命,持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與灣區同發展,與祖國共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