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迎來開航35周年,由亞廈參建的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新建T2航站樓與現有T1航站樓在中期規劃中預計共同滿足年旅客量1500萬人次的需求,將進一步助力寧波機場作為千萬級區域性航空樞紐的運力和通達性。
自2018年10月開工以來,亞廈項目部歷時375天,在300余人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T2航站樓出發層—9米層及以上區域的精裝修工程。
作為三期擴建工程的核心建筑,T2航站樓由主樓和兩根指廊組成,共4層,建筑最高點標高為37米,外立面采用“貝殼狀”的建筑造型,取寧波“海定則波寧”的寓意,將流動的海浪意象轉化為舒展自由的建筑形態,既滿足了現代空港的空間使用要求,也展現了寧波作為海濱城市的地方文脈和特征。
“逆作法”施工 高效助推工期進度
T2航站樓吊頂施工是此次工程的一大難點。由于工程主屋面吊頂與地面交叉施工,如采用從三層地面搭設腳手架的形式,雖然能提高吊頂施工的效率,但立體腳手架的存在,會造成其他作業無法開展,影響整體裝修進度。
此外,天花吊頂系統總面積約5.6萬平方米,主屋面最高點距三層地面約30米,主體檐口最低處高度為17米且面積巨大,需要葫蘆吊裝。若搭設立體腳手架,將影響天花龍骨的吊裝,對長度為6米的鋁條板的安裝也有較大影響。
為此,項目部經過反復商討,決定打破傳統思維局限,采用“吊頂逆向施工”方法,即在高空滿鋪安全網操作平臺。整體吊頂安裝作業均在吊頂背部完成,實現立體式交叉作業,使高空吊頂安裝與地面裝修作業同時進行,極大地縮短了施工工期,做到省時、環保、高效。
BIM技術應用 高質確保工程實效
9米層辦票島墻面是工程施工的又一重難點,也是項目部實現技術創新突破的亮點。9米層共13個辦票島,每個辦票島墻面都有弧形設計,因此墻面玻璃、玻璃鋼架基層在空間上是呈弧狀的,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彎弧處理。這給玻璃和鋼架基層的加工及施工的精確度把握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針對這些難點,項目部充分應用BIM技術,將圖紙深化、精密測量、建立BIM模型、精密安裝施工形成統一整體,依據施工圖紙搭建理論模型,通過基層鋼架排布及系統構建與面層玻璃的定制加工相結合,保證了墻面玻璃的弧度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吊頂的施工也運用到了BIM技術。項目部通過BIM技術對大吊頂的模型進行單元截取,形成單元骨架數據,并于場外焊接加工,以成品送至現場。為便于單元模塊的組裝和質量檢查,項目部在胎架上方對單元板塊進行整體拼裝,并于胎架下方進行檢查,既保證了其平整度,又方便檢查鋁板接縫高低差,同時還避免了對鋁板造成污染。
鐵軍煉成記 勠力傳承亞廈基因
施工期間恰逢農歷新年,為按時完成目標節點,所有項目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留守加班。春節第一天,公司高層領導親赴現場指導慰問,為堅持在一線的團隊成員們送去溫暖,鼓勵全體人員弘揚艱苦奮斗、允諾必達的亞廈精神,為呈現優質的工程品質全力以赴。
回顧整個工程,項目部成員各司其職、恪守職責,從前期部署到后期執行,從精心選材到綠色施工,從爭分奪秒搶工期到竭盡全力保質量,都無一不體現著項目部精湛的業務水準和追求極致的敬業態度,彰顯著亞廈人不畏困難、持之以恒的鐵軍基因。
距離2019年末還有1個月,寧波機場三期擴建工程T2航站樓即將完工投運,助力機場迎戰新的藍天夢。亞廈也將繼續秉承以客戶為中心、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交通場站領域奮力開啟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