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新起點 行業信用評價新標準乘風起航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秘書長張京躍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信用評價體系自2007年以來,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如何更好地讓更多企業從中得到實惠,成為這次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信用評價新標準宣貫會及專家培訓會上大家關注的焦點。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秘書長張京躍表示,從行業結構來說,更多的企業參與到信用評價工作后,對于企業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行業發展的規范會有更多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我們協會如何為企業做好信用評價這項工作和服務,把它的成果真正落到實處,讓更多企業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引入第三方 實現信用評價規范化管理
據了解,為了真正實現信用評價成果落地,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按商務部的要求此次特地引進了第三方專業機構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價。當天,北京信構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毅、風險管理咨詢部總經理焦國才、評級部副總經理許衛平分別從現代信用評價發展趨勢及技術、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和財資運營的風險管理,以及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信用評價標準和流程三個角度為參加此次會議的代表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分析。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行業信用評價辦公室主任王毅強
“只有在運行過程中,建立起規范、合理和科學的基礎平臺,才能夠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有效。引起專業公司進行操作,一是他們是獨立于行業外的機構,這種獨立性不受到商業因素的影響,評價結果將更加客觀和公正;二是這些機構更加專業,能夠以專業的數據、專業的技術為企業做出詳細的信用報告,而不僅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結果。這是我們按商務部要求,引入第三方的初衷。”中裝協行業信用評價辦公室主任王毅強表示。
北京信構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毅
北京信構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選擇與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合作,原因在于自己真切感受到了中裝協為企業服務的態度和用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有思路有目標,對會員的影響力也很大,能夠實實在在地為企業做事。
為完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孫毅建議:一是完善信息的采集功能,完善行業數據庫結構和內容,逐步消除“信息孤島”,構建信息共享機制;二是建立供應商專業數據庫,并通過商業債權信息交換平臺實現對上下游的管控,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三是逐步搭建自身的金融平臺,并幫助地方行業協會融資平臺突破區域限制,實現全行業共贏。同時,隨著裝飾材料價格的提高,勞工成本的上揚,企業的市場營銷成本在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要想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信用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我認為,企業現在內部管理方面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提高對運營資金的管理,第二個就是設法降低應收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