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1990年首次推出了綠色建筑認證標準體系,這個體系是人類最早對于綠色建筑的評估認證的體系,之后各個國家都相繼推出了結合本國情況的一些綠色認證體系,其中以美國1995年推出的技術體系LEED影響最為廣泛,目前在世界上這套推廣非常成功。此外還有澳大利亞NABERS建筑環境評價體系、日本CASBEE評估體系和我國的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
美國的標準
LEED評價體系,美國推出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以說是國際上商業化運作最成功的標準;美國的建筑業與鋼鐵工業、汽車工業長期并稱為“三大支柱”,建筑業是美國比較完善的產業,LEED評估體系主要由五大方面若干指標構成其技術框架,主要從建筑場址、水資源利用、建筑節能與大氣、資源與材料、室內空氣質量幾個方面對建筑進行綜合評估。
英國的標準
BREEAM評價體系,英國推出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國際上最早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英國由于面積狹小,早期經濟發展,工業快速發展,環境因素導致其綠色建筑起步早,其評估方法比較簡單,就是一些評估覆蓋能源使用、資源、污染物排放、場地及室內環境等各個方面的條款,英國的綠色建筑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使得BREEAM評價體系在英國市場上的占有率很高。
日本的標準
CASBEE評價體系,日本綠色建筑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其工業和經濟的發展,其評估體系分為Q(建筑環境性能、質量)和LR(建筑環境負荷的減少),分為5級評分制,很多評估子項。
澳大利亞的標準
GREEN STA評價體系,目前澳大利亞有兩種體系,一種是NABERS(國家建筑環境評估),一種是GSC(綠色星級認證),主要從管理、室內環境質量、能源、交通、水、材料、土地使用及生態、排放等方面進行評估。
德國的標準
DGNB評價體系,是當今世界第二代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創建于2007年,由德國可持續建筑委員會組織德國建筑行業的各專業人士共同開發,涵蓋了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方面。評價內容包括生態質量、經濟質量、社會文化及功能質量、技術質量、程序質量、場址選擇等。
加拿大的標準
GB TOOL評價體系,1998年確定此評價體系,主要是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進行評價,通過對多達35個項目進行研究和交流而確定的標準,主要評價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指標、室內空氣質量、可維護性、環境負荷、運行管理、經濟性、資源消耗等內容。
中國的標準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國自己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目前獲得綠色建筑認證可以獲得國家相應的補貼;主要是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施工管理、運營管理幾個方面。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還有芬蘭的Promis E評價體系、挪威的Ecoprofile評價體系和瑞典的Eco-effect評價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