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更為激烈,品牌戰略已成為眾多知名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目前,建筑市場同樣也已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打造建筑企業的強勢品牌,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已顯得更為迫切與重要。下面我結合建筑企業實際,就建筑企業如何實施品牌戰略作粗淺的探討。
一、要全面認識品牌戰略的內涵
認識是實踐的向導。只有正確認識品牌的內涵,準確地把握品牌的核心,充分發揮品牌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才能正確地制定適合企業實際的品牌戰略,從而為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有效保證。目前,在一些企業領導中,對品牌的認識上還存在著誤區。他們把品牌只看成是商品的一種標識,認為創立品牌就是多進行廣告投入和形象宣傳,使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自己的企業就行了,而沒有看到品牌更深層的含義與更重大的作用,也就談不上有效地運用品牌戰略。
1、品牌戰略的含義。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定義委員會曾給品牌下了一個定義:品牌是指打算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群)賣主的貨物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征、設計或其組合,并打算用來區別一個(或一群)賣主或其競爭者。事實上,現在的品牌含義已全面拓展,它已演變成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而精心培養核心產品,再依托核心產品質量和信譽創立企業品牌形象,最終提高企業整體形象、整體素質、整體實力和整體信譽的一種戰略。
2、品牌戰略的核心。名牌是品牌的基礎。名牌戰略是以產品質量為核心,進而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的經營戰略,而品牌戰略則是以企業信譽和服務質量為核心,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發展戰略。品牌戰略集中體現在企業的專業技術、專用標識、市場業績、管理模式和經營信譽等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把面向用戶以誠取信的經營理念,寓于有效的經營方略和嚴格的科學管理之中,致力于創一流工程,不斷提高企業信譽,增強市場經營能力,進而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3、品牌戰略的地位與作用。早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就曾講過:“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創造出自己的世界名牌,否則就要受人欺負。”目前,品牌已經是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和民族科學技術、文化層次、管理水平乃至整體素質的綜合體現。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競爭力,正被更多的企業所關注和重視,品牌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實施品牌戰略,關鍵在于打造品牌,提升品牌,經營品牌和延伸品牌。作為建筑企業來說,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掌握主動權,獲得更大成效,就必須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品牌意識,把品牌當作與產品、技術、市場同樣重要的戰略資源和影響生產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作企業的財富來看待,使其轉化為寶貴的無形資產,并成為企業資本增值的重要基礎之一,堅定不移地走品牌發展戰略之路。只有致力于創精品工程,樹信譽豐碑,拓開市場之門,才能使品牌戰略發揮出更大的效能。因此,實施品牌戰略,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謀求更好更快發展的根本。
二、要充分認識品牌戰略的必要性
當前,隨著建筑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競爭的格局、手段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新情況下,企業取勝的主要手段已不再單純以產品本身來競爭,還包括品牌的競爭。可以說,未來國內外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將是品牌的競爭,品牌戰略的優劣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
1、品牌戰略是世界知名企業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許多世界知名企業往往都是把品牌發展看成是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優先戰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等等無一不是先從抓品牌戰略開始的,即創立屬于自己的名牌產品,并把它作為一種開拓市場的手段,最終占領市場。而且,由于名牌的綜合帶動作用十分巨大,外向度也相當高,所以往往是一個產品的牌子創立后,逐漸形成一個系列并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可以說品牌是企業進入市場、占領市場的有效武器。特別是國際市場競爭已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有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有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戰略,已顯得更為重要。
2、品牌戰略是建筑企業面臨各種挑戰的迫切需要。近年來,隨著全國資質就位工作的深入和全國工程建設行業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在資質、質量、安全、誠信和人力資源等方面,都對建筑企業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一旦出現質量、安全事故,或拖欠工資等有失誠信的問題,企業將被公示和嚴厲處罰,甚至被清退出當地市場。同時,WTO給予中國建筑業的過渡期已過去,全面開放的時期已經來臨,這就表明我們除了與國內企業競爭外,還要與外來的“狼”一起爭奪建筑業務。而與外企相比,我們許多建筑企業在人力、財力、科技力、法則力和文化理念力等綜合資源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種種挑戰面前,我們只有抓緊實施品牌戰略,才能盡快練好內功,增強實力,縮短差距,使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3、品牌戰略是建筑企業增強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建筑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堅持走“品牌興企”之路,就是要使自己在社會上有較強的技術開發能力,創更多的精品工程,特別是在科學管理上遙遙領先于一般施工企業。近年來,我們通過外拓業務,內抓管理,雖然在經營業績上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是,與一些國內知名企業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此,集團將今年確立為“品牌形象提升年”,就是要通過集團品牌形象的提升,全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三、要從打造品牌項目、加強誠信服務和公共策劃入手,全面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建筑企業品牌的塑造,關鍵是在企業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做到誠信為本,智慧為魂,理念為綱。企業品牌建設的基礎是科學的品牌戰略。品牌戰略的目標應該是形成品牌資產,提升品牌價值和擴大市場份額,增強核心競爭力。要想讓公眾認識企業,企業就必須在品牌識別、品牌定位、品牌個性、傳播策略上下功夫,而這些正是建筑企業所缺乏的。
(一)塑造過硬的項目品牌
項目形象指的是建筑施工現場安全文明工地建設和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建筑企業管理水平和素質,必然會通過施工現場來體現,競爭環境中的投資者也必然要通過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來認識企業。所以說,工程施工項目管理成為建筑企業塑造形象展示水平的“窗口”。工程項目管理的本質特征是將生產要素在建筑企業現場進行“優化配制、動態管理”。推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工作重心轉到工程項目上,內在的動力和機制使項目品牌真正成為建筑企業品牌的主體。
確定項目品牌規劃是實施品牌戰略的前提。企業首先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特色,策劃能夠代表企業形象的品牌語言和品牌形象,明確本企業品牌的內涵、重點和關鍵。其次要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品牌戰略實施規劃,確定切實可行的階段性和長期性推進目標、推進計劃、推進措施、監督與衡量標準,進行有效統領和監控。為此,企業必須將實施品牌戰略的思想注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之中,并制定中長期規劃,同時據其確定各時段應達到的目標,對目標宜量化成指標,以便考核。例如,企業必須確定每年創國家級、省(部)級以及地區級各類獎項優質工程數量,顧客滿意度等等,并將這些量化的指標自上而下層層分解。
(二)增強誠信服務和以人為本的企業品牌意識
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同時也是誠信經濟,作為建筑企業,必須恪守誠信經營理念,把誠信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承諾的一定兌現,絕不食言。建筑企業要與業主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注重發揮人格魅力,盡其所能幫助業主解決困難,為業主分憂,憑高尚的人格贏得業主的信賴,進而贏得市場美譽度。把誠信體現在對業主全過程的服務上,只要是已施工的工程,就要對工程質量負責到底,即使竣工后也要做到隨叫隨到,解除業主后顧之憂。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塑造企業社會公眾形象,是實施品牌經營的關鍵,也是企業靈魂之所在。企業要注重改造內部人文環境,建立吸引人才、使用人才、開發人才以及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人力資源開發管理機制,培養高素質的企業家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工人才,對人才要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要加強職工的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安全質量意識,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新性,建立一支理想崇高、精神頑強、技能高超、紀律嚴明的職工隊伍,為塑造品牌企業打好基礎。要根據企業優勢營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通過塑造良好企業形象,增強群體合力,提高社會美譽度、知名度,促進企業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企業與社會的雙向溝通,促進企業品牌的擴散和延續。
(三)推行企業品牌公共策劃
公共關系戰略是建筑企業樹立品牌在公眾心日中的形象,強化品牌于消費者之間利益關系,提高品牌知名度,而采取的一系列公關活動。它既能起到外揚企業文化,又能起到內凝企業職工的作用,是使企業品牌綻放異彩的有效途徑。建筑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除了在產品質量、技術、管理等方面技高一籌,成功的公關策劃,也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如建筑企業可開展諸如 “業主投訴日活動”、“建筑工程精品展示會”、“高新技術成果推介會”以及在企業出現質量、安生事故后應對危機而采取的運籌公關活動,以轉危機為良機。品牌公關策劃必須找準切入點和關節點,選準時機,伺機而動,發揮公共公關一石多鳥的作用。同時公關策劃活動要處理好與政府、媒體等方面的關系,公關策劃重在創新,博取精彩,出人意料,給人驚奇,借勢造勢。在宣傳時,企業需要綜合考慮軟硬兼施的宣傳手法。硬宣傳即廣告,軟宣傳即新聞公關宣傳。硬廣告企業都在用,而軟宣傳的方法卻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在行。新聞的創造最好要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并有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培養與形成,為社會的進步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創造新聞必須認清社會發展的趨勢,當然更重要的是,創造新聞還必須注意結合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焦點,比如關心弱勢群體、民工工資、環保節能等社會的焦點問題。建筑企業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形式傳播這些正面信息,以擴大品牌能夠切實影響到的群體,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社會美譽。
總之,建筑企業發展中的品牌戰略,是一項具有系統性、復雜性、前瞻性、科學性的綜合工程。還有待于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索、總結、提高和發展。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于探索,堅持不懈,不斷實踐,那么,品牌戰略就一定能在企業發展中產生巨大的作用,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