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建五局優秀項目總工唐恩寬
唐恩寬
企業的每一次跨越都飽含他無私奉獻、愛企如家的高尚精神。在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他始終勤奮不息、精謀奮進、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凡的業績。
用“敬業奉獻,進取不輟”來描述這位堅持崗位創新、屢創佳績伴的年輕人絲毫也不為過。他無論是在什么崗位,無論從事什么專業,都能堅守信念、全力以赴,與部門、與團隊精誠協作,為企業塑造品牌和形象,贏得口碑和聲譽,抒寫出一篇篇推動企業發展的璀璨華章。他就是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卓越領導者、全國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先進個人唐恩寬。
敬業奉獻 建功一線
‘常懷感恩之心’,進入企業這些年來,唐恩寬始終堅守著這份信念。因為他深知,企業艱苦卓絕、快速發展的光輝歷程,無不印證了一個真理,企業的每一次騰飛,只為員工“漲本事、漲工資、漲健康、漲幸福”,在這個極具人文關懷的企業里面,唯有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才能真正回報企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大學畢業當年,他家都沒回,直接是從校園來到了遼寧這片黑土地,投入到了火熱的振興東北的建設熱潮中,從最基層的施工一線逐步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不管在何種崗位,不管擔任何種職務,他都能積極調整心態,盡快適應,并作出優異的成績,讓周遭的人驚艷不已。
唐恩寬從事的第一個項目便是沈陽鐵西體育場館工程,作為當年沈陽市的重點工程,奧運會的重點配套場館,施工難度大,任務艱巨。但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手”,對于如此重要的工程,被他看做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自然是信心滿滿。
他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緊張的施工中,“在過程中不懂就問,絕不閉門造車。”年輕的他,不知疲倦,總有使不完的勁,每每通宵值班澆筑混凝土,第二天下午正常上班;從不停歇,工地上總能看見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他在工作中對班組要求嚴格,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因為作為新手,經驗欠缺,但總歸勤能補拙。
現場施工,質量、安全一個都不能少,兩者必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 而且要時時講、處處講,只要是質量、安全問題,他事必躬親,時時強調勞務公司、班組每個人都要有這種危機意識,都要明確質量、安全監控責任,他心想:“不能辜負項目領導對自己的信任,不能出現質量、安全問題使得公司信譽受損。”
在體育場施工中,當時業主要求所有的圓柱做成清水混凝土柱,因圓柱拼模難度很大,要達成清水混凝土效果談何容易,在那時也沒有范例可鑒。對于業主的這一要求存在著不少挑戰:模板拼縫、接茬處理、混凝土澆搗的密實度及外觀色差等,都是有待攻克的施工難題。項目團隊意識到這一目標的實現非常困難,但也絕非不可能。面對挑戰,以項目總工牽頭,唐恩寬等幾個年輕學生積極參與的攻關小組成立了,并通過集思廣益對傳統施工工藝進行改進和革新。他們果斷否定了采取木模拼接的做法,因為拼接圓弧度難以保證,且周轉困難,接縫不好處理,最后選取了玻璃鋼模板,并一舉克服了加固、調直等問題,真正做到了混凝土柱子順直光滑、色澤一致,達到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受到了文體局等建設方領導的一致認可,至今仍是矗立在鐵西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以清水混凝土柱的成功實踐為契機,經過對這一施工工藝的系統總結完善,最終一篇清水柱施工專業論文發表于《工程質量》雜志,開創了公司項目發表論文的先河。立足工程實際,他陸續發表了《體育場施工技術創新》、《沈陽鐵西體育中心工程的控制測量》等論文相繼發表于《建筑》、《施工技術》等行業期刊,五局的名字一次次被傳揚,同時也成就了這位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也無怪乎當業主指揮長無意看到媒體上的一些報道時,不禁感嘆,五局了不起,五局的年輕人了不起,而當唐恩寬聽到贊譽時,也只是微微一笑,因為他深知,這是項目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是因為有了企業提供的良好平臺,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這一切還只是剛剛開始。
愛企如家 無怨無悔
作為建筑人,常年漂泊,遠離家鄉。但選擇了,就得努力。要讓建筑人生有意義,以項目、以企業家為,方能有歸屬感,方能找到人生最好的注解。
通常工程項目工期一般為兩三年,管理人員也就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對于唐恩寬所在的項目也不例外,項目已施工三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每逢節日,面對家人,只能說聲,請多理解!而像唐恩寬這種自己的工作地、妻子和父母均天各一方的情況,算是較為復雜的一種。今年春節,他卻主動請纓,選擇假期值班,留守工地,妻兒從溫暖的南方趕到了冰天雪地的大東北,和他一起值守,一個不滿周歲的嬰兒,此時需要的是呵護、是溫暖,然而就是襁褓之中的他,還要跟隨母親,受天寒地凍之苦。飲食的單調、長輩關愛的缺失、環境的惡劣等等,小家伙也是難以適應,剛來就重感冒,只有妻子在醫院照顧小孩,唐恩寬卻在工地值班。即使妻兒大老遠趕到他的身邊,也同樣是要單獨照顧小孩,或許,這就是作為建筑家屬所必須承擔的一種無奈。
年初復工,項目工作千頭萬緒,唐恩寬居然為了一些工作經常忘記送飯,使得孩子和母親連頓熱飯菜都吃不上,也難怪妻子回家時甩下一句話“你在不在身邊還是一個樣“。對于老家,也有連著兩年沒回去,個中辛酸,誰人能體會,對父母,他只能說好好照顧好自己,爭取早點回去看望他們;對于妻子,他只能說這個家就交給你了;對于孩子,他只能說一定要聽話,爸爸不能送你上學,爸爸對你的愛并不會少一點一滴。
即使這樣,他也依然無怨無悔,因為項目需要他,工程需要他,慢慢征途,灑下多少汗水,灑下多少兒女情懷;悠悠歲月,有多少淚水只為建筑人而感動,感動著一同走過的風雨同舟路。
崗位創新 屢創佳績
如果說鐵西體育場的小革新、小總結只是其崗位創新所走出的第一步的話,那么后面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才真正使得人眼花繚亂,才使人真正認識了這位遼寧建設的技術工作者。
2008年起,他在公司項目管理部擔任了科技工作主管專職,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年輕但渴望成功的他與一幫朝氣蓬勃的工程技術線管理人員,開始在這個相對陌生的領域揚帆起航。
沈陽第四人民醫院眼科大樓工程在精裝修過程中由于采用普通的GRC板安裝方法,因板體較薄,極易產生施工裂紋,造成碎裂,為優化施工工藝,杜絕裂縫現象的產生,保證施工質量,他以此為切入點,進行了科技攻關,其QC成果一舉獲得國家級二等獎。
大連STX造船廠項目5#彎曲分段組裝工廠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因工期緊,交叉作業多,H型鋼組裝、焊接量大及工藝要求場內不能設置塔吊配合的條件下,如何實現型鋼原材的便捷運輸是一個必須克服的難點問題,在他們不斷鉆研攻關下,型鋼的焊接運輸工藝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工法,并獲得了當年遼寧省的省級工法。
截止目前,其代表公司先后在各級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獲得國家級QC成果五項,授權專利8項,受理專利3項,省部級工法一項。在公司領導專家的幫助與指導下取得的專利、工法、QC等成果,大多都實現了公司科技創新領域“零”的突破,其個人也先后獲得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先進個人”、中國建筑業協會“全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優秀推進者、撫順市青年崗位能手、中建五局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尤其是在2012年唐恩寬受邀參加集團公司的科技創新大會,并做了典型經驗介紹,使與全集團的技術有了同臺比肩的機會,也極大的增強了企業的“江湖地位”。
青春年華轉瞬逝,人無二度少年時;
已有成績成追憶,若無進步亦惘然。
在企業跨越式發展的今天,相信他仍然會繼續珍惜這展現夢想的舞臺,在建筑施工領域不斷創新跨越,不斷攀登新的技術高峰,使得青春變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