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副主任李廷貴率隊調研廣州市低能耗和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據了解,《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6月1日起實施。達到二星以上(含二星)等級的綠色建筑,將按照新的辦法核定計算容積率。
按照這一規定,廣州四類項目應按綠色建筑標準進行立項、土地出讓、規劃、建設和管理:如果這四類項目被審查發現不符合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將不頒發施工許可證。
哪四類?
■全部或部分使用財政資金,或國有資金占主導的新建、改建、擴建房屋建筑項目(含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
■舊城改造項目;
■海珠生態城、國際金融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白云新城、天河中央商務區、天河智慧城、白鵝潭商務區、南站商務區、琶洲片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沙新區、空港經濟區、廣州國際生物島、大學城南區等城市發展新區的新建房屋建筑項目;
■2014年起,廣州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單體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
昨日,市建委科技處副處長楊麗表示:“該規定也對建筑節能情況良好的綠色建筑提出了獎勵方案。執行情況好的建筑達到二星以上(含二星)等級的綠色建筑,將按照新的辦法核定計算容積率。”
代表調研:
流花展館試點建光伏“電站”
昨日,人大代表一行在流花展館15號樓天臺看到,45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分 3 組分別接入3臺太陽能光伏并網逆變器。電站所發電力經并網逆變器轉化成與電網同質電力,通過并網配電箱接入用戶側電網。廣州市城投環境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整個光伏系統投入(除去政府補貼)僅500多萬元,4~6年可回收成本。”
此外,監控室還有一套云服務平臺及一套先進的氣象監測系統。云服務平臺實現光伏電站網絡遠程管理,哪個房間電燈沒關,能耗超標一看便知;而氣象監測系統由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日照輻射表、測溫探頭組成,可測量環境溫度、風速、風向和輻射強度等參量,實時記錄光伏電站周邊的即時氣象環境數據,作為系統分析的重要參考。
市建委副主任陳亞新介紹,2012年年初,廣州市發布通告,規定全市使用財政資金、國有資金的新建(改建、擴建)房屋建筑,以及中新廣州知識城等13個城市新區的新建房屋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在此基礎上,今年又出臺了《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增加了對全市2萬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實施綠色建筑的要求。至今年4月,廣州累計獲得標識項目的總量達到了25個(含運營標識2個),累計226.51萬平方米。
他山之石:
新加坡建筑
排隊領“綠”證
新加坡是一個自然資源稀缺到連水和沙石都要依賴進口的島國,新加坡2005年1月起開始推行綠色建筑標志認證計劃。根據評分高低分為認證級(合格)、金獎、金+獎、白金獎四個等級。其中認證級為最低要求。綠色建筑標志由業主向建設局申請。建設局按照建筑面積收取一定認證費用。達到金獎以上等級的,政府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為此,政府每年提供2000萬新元作為獎勵資金。此外,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政府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除財政資金補助以外,還包括稅收、土地優惠等資助方式。綠色建筑標志認證每三年復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將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