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胡雅嵐
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編號:19
命題: 畢業設計作品
作品名稱:瀘州張壩奇石街建筑景觀設計
指導老師:龍國躍
參賽形式:團隊
個人簡歷:
四川美術學院學生。

姓名:周杰
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編號:19
命題: 畢業設計作品
作品名稱:瀘州張壩奇石街建筑景觀設計
指導老師:龍國躍
參賽形式:團隊
個人簡歷:
返回大賽作品頁設計思想:
山水的特色構成了整個公園的形態特征,成為一種特有的環境意境。通過保護利用自然山水,整合商業建筑形態,建立特色建筑形態與山水景觀生態格局的融合狀態,形成“山、湖、街、景”共生的生態格局模式與建筑特色街區。
設計原則:
(1)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統一
與山體走勢,水體流線相結合,形成自然于建筑完全融合的步行街區。充分利用自身自然條件,將生態自然環境與建筑相結合,通過建筑形態。
(2)整合資源,創造獨特的奇石步行街區
通過對當地文化的研究,整合各類資源,提煉出代表一定地方特色的功能業態,將之融入奇石步行區中,形成定位獨特、業態豐富的步行街區。
(3)發揚文化,創造協調的現代生活休閑旅游商業街區
通過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結合,將地方生活充分反應于商業街區中,使之成為集體驗、購物、休閑、餐飲為一體并與地方形態相協調的現代生活休閑的旅游商業街區。
(4)提煉特色,發展多元化主題街區
將瀘州獨有的文化特色與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相結合,營造目的地式的奇石街,為旅游者提供體驗中國文化、自然山水風光以及現代生活的理想場所。
合理定位,創造性地發揮項目的商業價值
總體布局:
通過合理的定位規劃,設置合理的街區功能組合,創造性的發揮項目的奇石商業價值。
通過自然與文化的提煉,建立特色的形態與合理的功能,將商業街區打造成為情景體驗式美食廣場,多元化主題街區,現代休閑生活目的地。
整體結構為“兩帶、四區、四廊、多節點”
兩帶:濱河商業景觀帶、山體生態景觀帶
以張壩生態公園中心水體景觀為主要觀景視面,形成沿水體曲線變化的濱河商業景觀帶。
以自然山體景觀為主要自然生態景觀界面,形成沿山體走勢與水體曲線變化相結合的山體生態景觀帶。
四區:共分A,B, C, D四區,業態布局以大眾餐飲(農家樂),高檔餐廳,茶藝,特色小吃和旅游紀念產品展銷為主。
A區:奇石館6家,茶藝1家,名小吃2家,旅游產品展銷3家,高檔餐廳2家。
B區:奇石館3家,茶藝3家,特色小吃2家,紀念品展銷3家,高檔餐廳1家。
C區:奇石館5家,茶藝3家,特色小吃3家,紀念品展銷2家,高檔餐廳1家。
D區:奇石館6家,茶藝3家,特色小吃3家,紀念品展銷2家,高檔餐廳1家。
四廊:四條景觀視線通廊。
通過各區組團建筑入口廣場,利用半合院式建筑院落空間組團綠化,與濱河景觀之間形成通透的景觀視線通廊。
多節點:四個特色廣場節點及多個親水性節點。
廣場節點是指在各功能組團與山體景觀交接處分別設置四個廣場,它與南側園區主要道路相接,既是從建筑景觀向自然景觀的過渡,又擁有良好的濱河觀景視點,形成引人入勝的開闊空間。
建筑觀景節點是指建筑面河部分設置建筑退臺、建筑觀景臺等,形成良好的建筑觀景平臺,將濱水景觀盡收眼底,形成水景與建筑的融入,達到建筑順應自然、融于自然。
景觀:
1、景觀空間
商業街的空間結構,主要由四組線形建筑體構成,背山面水,天時地利。這四組建筑體所在的場所形成了一個空間序列,這個序列以線形建筑作為軸線,產生四組前庭和后院的連續性景觀空間。
這個序列進一步是由景觀建筑元素來營造人行系統和目的場所。貫穿前庭的人行流線試圖提供一條清晰而連續的首尾相連的路線(線性空間),來連接中間的景觀節點(點狀空間)。對這條商業街而言,發掘內部開放空間的潛能的關鍵,是使這些庭院和山體水體以及周圍的植物環境成為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新的景觀序列由一個庭院網絡交織而成,而這個庭院網絡是由面山的建筑入口庭院、建筑一層露臺、面水的非交通性停留場所、面水的人行步道、親水平臺以及水面上的自然島嶼空間組成。
2、景觀視線
充分尊重景區自然環境,強調街與環境的融合。“景融于街,街即是景”。
建筑視域:商業街布局尊重原有古樹,并沿湖面展開,形成良好的建筑景觀視域。
建筑觀景點:沿河界面建筑二層或三層設置一定退臺,可作為建筑內部向河面景觀的建筑觀景點
觀景節點:建筑順應地形沿湖面跌落,在節點處對親水平臺進行了強化,形成良好的觀景節點。
景觀視線通廊:通過南部交通性節點廣場的設置,與半圍合式建筑院落形成節點廣場與濱河景觀之間通透的景觀視線通廊。
建筑:
1、建筑平面形式
建筑平面主要以“靠山面水、依山就勢、應水而生”為原則,形成半開放式建筑組團空間,并注重建筑空間的轉折與承接,形成即連續,又富于變化的建筑平面形式。
2、建筑豎向空間
建筑豎向空間尊重基地地形,結合平面形式的起承轉合,在建筑豎向空間設計中,注重建筑三維空間與山體起伏的順應,通過場地臺階,建筑層數等變換,形成富有韻律與變幻的步行商業豎向空間。
3、建筑特色
建筑風格為現代主義與地域主義的結合。瀘州地處川南,為尊重當地文脈,我們擷取了川南民居中坡屋頂,小青瓦,白墻面,穿斗構架等造型元素,將其進行現代意義上的重構,形成集傳統文化與地域特色為一體的民居風格建筑。
通過立面的精心設計塑造商業氣氛,近水節點處外掛親水平臺為游客提供了與自然親近的場所,塑造出一條即具傳統風韻,又不失現代時尚感,即與自然相融合,又極具商業氛圍的高端綠色休閑商業街。
商業街內建筑以二層為主,部分三層,個別建筑四層,呈現出起伏豐富層次分明的外輪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