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下午,在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風景區,吉林市建筑裝飾文化研究會與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遼寧省裝飾協會、吉林省藝術設計協會共同舉行了“東北藝術創新設計研討會”。吉林市建筑裝飾文化研究會會長陶瑞峰主持會議。
首先,東北三省協會的各位領導以及創意中國設計聯盟主席、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會長、博士生導師張震甫教授,創意中國設計聯盟副主席、遼寧省裝飾協會會長、創意中國設計聯盟副主席,博士生導師,高級設計師劉興貴先生,全國文創設計產業聯盟常務副主席、吉林省藝術設計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高級設計師劉克力先生,介紹各自協會的發展情況并分享了寶貴經驗。
在研討環節中,研究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尤大勇表示:當市場隨著經濟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業務從做房地產的增量市場變為做存量市場。當我們的城市從大規模擴張轉為舊改更新,我們需要改變原有的設計模式和方法,采用適應市場的設計語言。創新藝術推動了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創新藝術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我們能夠超越常規的思維模式。創新是推動藝術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
研究會副會長朱少華博士表示:創新藝術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與創新藝術項目,學生可以學會思考和提問,培養對事物的鑒賞力和理解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和社會情感發展。當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接近70%,城市人口增長已經進入到一個平緩的增長階段,這勢必帶來設計市場的一次大調整,建筑行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對于當前高校設計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如何進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研究會名譽會長陳景輝教授表示:我想強調設計的核心是創新,創新是推動設計行業前進的重要動力。創新設計能夠突破陳規,打破束縛,引領潮流。民辦研究會要想求得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服務二字。服務從對象上講,一要服務好會員,二要服務好社會。而服務的根本在于創新。就本行業而言,創新最好的方式是各藝術形式的融合發展。融合的要義在相互借鑒,從而形成新的設計理念。在新理念范疇內形成新的設計產品,以產品輸出完成服務使命。地方研究會一定要加強地方文化的研究,生產出有地方特色的設計元素。現在的地方元素過于具象,不易形成具有標識意義、并廣泛運用的元素,只有經過我們的設計,才具有商品性,這樣至少可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協會可持續發展問題,二是協會服務社會問題。
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高樹成表示:創新藝術是推動個人、社會和教育領域進步的重要力量。它激發我們的創造力、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的方式,推動社會的變革和發展,并為科技和教育帶來新的創新方向。在建筑裝飾行業發展下行的狀態下如何尋求突破從而贏得機遇。現在眾多行業發展降速必然會帶來行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大家需要轉變思想,比如:以當地特色的歷史文化和群眾普遍認知的習俗等為基礎在建筑裝飾設計上創作更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裝修風格,以設計帶動相關產業的配套創新,從而帶動建筑、裝飾以及特色文旅商品的聯動發展。以小帶面以精細化、藝術化去突顯地方特色,同時也可以給院校的教學方向帶來新的思考方向。
研究會副會長趙德勝先生表示:做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應該具備大師的腦袋、律師的嘴、警察的眼睛、快遞的腿,總之要具備“跨界融合”平臺思維模式。后疫情時代,行業內卷嚴重,在職設計師將如何創新發展,正如我們吉林省藝術設計協會一樣,十多年前就將我們設計的八大專業融合在一起,從過去的“跨界”向“融合”轉化。一名設計師,不僅僅是從美學角度來進行設計作品,更要求現在的設計師向全案設計師轉型。從設計各專業的相關聯性相融合,還要向與設計有關聯的學科,如市場營銷、策劃、定位、視覺傳達等綜合性為一身。
研究會高級顧問吉林省名人研究會文史顧問、吉林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皮福生先生表示:吉林市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有本地的滿族文化,有闖關東文化,有從清初就開始的流人文化。這座城市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后呈現出多元文化。在這種文化的背景下,有著濃郁,豐厚的建筑,飲食,風俗,服飾等等多方面的傳承。所以我們在發楊民族精神和爰國主義情懷的感染下,要完成建筑裝飾文化的探索和深入的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新的目標。
藝術創新設計能夠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推動藝術創意設計、創造力、推動社會發展,讓我們能夠超越常規的思維模式。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和探索新的藝術設計形式和媒介,并嘗試其它領域的交叉創新。這種無限的可能性激發了我們的藝術創造設計潛能,使我們追求卓越和突破。
最后,創意中國設計聯盟主席、黑龍江省藝術設計協會會長、博士生導師、張震甫教授介紹了創意中國設計聯盟的發展情況,并表示要各協(學)會緊密聯系,繼續把創意東北設計活動辦好,重點對今后各協(學)會的合作等相關事宜進行了廣泛地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