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之旅.第二季
陳爐古鎮
9月10日-11日,設計之旅第二季“走進千年古鎮——陳爐,領略磚窯特色民居”系列研學活動在水霧彌漫的陳爐古鎮中圓滿落幕。西安的設計師代表和余平老師一起共同了解了陳爐“爐火不夜”的歷史、陳爐磚窯的結構、更是與老一輩陳爐人進行了親密的溝通,了解了最原始的陳爐生活狀態。
在走訪中觀察,在觀察中體驗,在體驗中交流。
此次參加設計之旅的朋友幾乎都是余平老師的粉絲,有人從98年就開始崇拜并臨摹余老師的作品,有人至今還訂閱著余老師參與編撰的行業刊物,有人把余老師的《對焦:土木磚瓦石》一書當成最喜愛的手邊讀物。此次出行,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汲取,用自己的方式學習。
陳爐是變化的陳爐,在守著原有村落的同時,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變化。但我們還是跟著余老師的步伐看到了原始的陳爐,我們一起認識了鑄就陳爐千年建筑形態的“陳爐磚”,認識了與屋主性格相匹配的各色“煙囪”,還“橫沖直撞”“幾步一轉彎”地穿過窄巷,走進了清幽的崖畔人家,一起和老人家話家常,見識了磚窯民居內部“炕連灶”和一個個自產自用的壇壇罐罐,體驗了窯洞的舒適和溫度。
經過一天的了解參觀,隨后我們在著名的“李家瓷坊”進行了分享交流。在這里,余平老師從他看待陳爐的角度為大家分享了陳爐的自然與人以及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陳爐位于陜北黃土高原向關中平原的過渡地帶,溝谷常年水流不息,供這里的人生產生活。這里的民居、院墻、道路都與陶土和制陶手工業密切相關。使用當地陶土,自家窯爐燒制自家磚,造就了屬于陳爐的紅磚,構成了獨特的磚窯民居,罐罐壘墻、鋪地等廢棄生產原料成就了陳爐獨有的風景。
陳爐因陶爐陳列而得名,金末元初開始,就有窯工在此聚集,這里的坩土資源和煤炭資源促進了陶瓷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了集生產、銷售、運輸為一體的產業鏈,造就了陳爐爐火通明,徹夜不熄的景象。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起意是陳爐人智慧的象征。所有的窯洞依山而建,層層錯落。他們在燒陶的同時也為蓋房子燒磚。陳爐的磚有方的,也有圓的,他們的磚以3*6*9寸為尺寸,寓意三六九向上走。
聽了余老師的分享,設計師們也都紛紛談了自己的問題和想法。通過和余老師一起對生活的體驗,大家不僅解了余老師的設計源頭,也學習到他的設計風格和精神;通過深入民居探訪,切身感受到小鎮更深層次的傳承脈絡。
2019“設計之旅”系列研學活動致力于搭建西安青年設計師群體和業界前輩的學習交流平臺,傳播老一輩設計師的設計使命,引領設計群體回歸設計本質。此次陳爐古鎮磚窯特色民居探訪活動,特邀余平老師和我們一起重走陳爐,相信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我們不僅一起走過了一片片瓦片和瓷片鋪成的藝術之路,觀賞了獨具陳爐風情的民居風光,更重要的是和余老師一起找尋到最本真的生活體驗,感受到他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精彩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