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程清云
院校: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編號:BS191
命題: 畢業設計類
作品名稱:我的大學不再見——拾光雜貨鋪空間設計
指導老師:梁青
參賽形式:個人
個人簡歷:
本人是環境藝術設計的畢業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個性活潑開朗,容易相處,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指揮能力;熟悉掌握設計所涉及的專業辦公軟件,對空間有較強的三維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我認同:“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適合的設計。”
返回大賽作品頁設計說明
方案是圍繞“我的大學不再見”為主題展開商業空間--雜貨鋪空間設計。雜貨鋪以純白色作為空間的主色調,搭配上兩三種木色,使空間簡單大方卻不失單調,充分體現ZAKKA的風格。空間中大面積的采光窗和挑高空間給室內提供充足的光源,以光的流動性和自然性尋找最純真的的美。空間整體形態通過時光沙漏來表現,空間形態的設計與光線的結合呼應沙漏灑落的美好,也是我們對時光逆轉,我們不老的大學生活的延續。
空間整體布局呈半開放形式,營造出一種既通透又不完全通透的的空間設計。空間與空間通過公共空間連接的空間、單一的鄰接式空間、穿插式空間、分割面的鄰接空間、空間中的空間來表現空間內部關系。一層空間結構以野外求生鋪為中心向四周發散、二層通過組團式的空間結構來表現記憶回歸空間、三層運動空間以鄰接式的方式串聯。
三層空間的設計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走進一層空間仿佛乘上了記憶的時光機,記憶膨脹,大學的生活歷歷在目。精品鋪的玻璃窗上垂掛的自發光燈片似飛翔的鳥兒,那是我們放飛的夢想;飲料鋪下記錄的是陽光的味道,靠窗的設計、部分空間挑空到二層,讓空間更加敞亮,陽光射過書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反復交叉重疊形成的書架外光既作為裝飾架,又作為飲料鋪與過道的一堵隔墻;野外求生鋪借助二樓的間接光源和自生灑落在三角形鋁板沖孔組合拼接吊頂下的光源,為野外求生鋪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他記錄的是我們冒險的精神。圍繞在野外求生鋪四周的樹叢隔斷在淅淅瀝瀝的光下,我們好像進入了陽光籠罩的森林。書鋪擺著兩排簡潔的書架,陽光透過長長的縫隙,倒映在地面上的光影交錯變化,而另一面心愿墻倒映在地面讓沙漏的外形更加明顯,腦海里我們認真的模樣更加清新。信鋪信箱的設計是來自打開信袋的動態過程,他記載的是我們收到信時的喜悅心情。書梯由一層挑空到三層,再組合采光頂,讓書梯的光線更加真實,北面的書墻呈現沙漏的形狀,光線透過玻璃倒映在書梯上,時間是流水轉過。上了二層空間,我們平復了激動的情緒,找回了大學時的生活狀態。綠植鋪是生命的延續,弧形的網面隔斷和柜臺的沙漏花架圍合成半開放的空間,綠色是青春的記憶。服飾鋪借助一層的暖光源和透過書墻的冷光源形成對比,在燈光的交錯下,穿過兩排樹叢過道,仿佛在校園步道下漫步的我們,他記錄的是一種狀態。布藝鋪以一個個小方格嵌入一面沙漏對稱后形成的外形墻。鞋鋪的鞋架是對稱的沙漏形狀以漸變的角度組裝,結合光線的變化塑造清晰的外形,那是我們年輕的印記。第三層空間是一個休閑的運動場所,唱片鋪和運動品店以一扇交叉的木窗構成,盡管兩個空間被分割開了,光線卻是相互交融的,隔而不斷,那是我們相互陪伴的光陰。百米跑道下波光粼粼的海浪,記錄的是我們大海般的胸襟。沙堆讓我們孩童般的心更真實地表露。看臺和閱讀區相挨,陽光下,我們多了一點小小的叛逆。以四扇敞開的木門隔開的管理間可以看到三層的整個場所,視線開闊、光線通透。當你走過一遍,你會發現大學其實離我們很近,只要我們用心對待生活,那些曾經的、錯過的、遺失的美好是可以緊緊拾在心間。
設計理念
通過拾光雜貨鋪空間來拼貼我們大學記憶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