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篇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上午5位企業家的演講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了解了裝飾行業和裝飾企業在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裝飾企業發展之路的控討。下午,讓我們繼續這段感悟之旅。下面有請深圳長城家俱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朝煊先生!他演講的題目是《“過冬”的藝術》。
主題: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品牌形象專題研討會
深圳長城家俱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朝煊講話
主題:“過冬”的藝術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裝飾界的同仁:
大家好!
很高興再次與諸位相會在“百強企業峰會”上。雖然才時值金秋,但我們早已感受到“寒冬”的氣息了。2008年正在走向尾聲,過去的大半年可謂“多事之秋”,很顯然,我們過得并不好,因為罕見的雪災,因為無情的地震,因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加強,因為股市、樓市的暴跌和低迷,還因為糧食、能源價格急劇攀升而造成的全球性通貨膨脹以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劇烈動蕩……在內憂外患的輪番考驗之下,中國企業在習慣了多年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之后突然面臨到陌生而巨大的壓力――企業融資困難,成本大大提高,利潤大幅下滑,大批的中小企業紛紛被迫關門倒閉。諸多經濟現象明確地告訴我們:“冬天”已經悄然來臨。
在本輪宏觀調控中,房地產企業可謂首當其沖;而作為產業鏈上的下游行業,我們建筑裝飾企業自然難以獨善其身。這一年來,我們明顯感覺到了很多建設方在資金上的難以為繼,包括一些地產界的巨頭們也難免手頭窘迫。華為的任正非和阿里巴巴的馬云對此早有預感,可謂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現在“冬天”真的來了,我們在座的各位兄弟企業準備好怎么“過冬”了嗎?
今天,我提出幾點拙見,拋磚引玉,和諸位共同探討:
首先,當“冬天”到來時,企業應當倍加艱苦奮斗。勤勞是我們中國人的光榮傳統,面對當前危機,更需要我們加倍努力,迎難而上。日本盲人柔道選手藤本聰有句名言:“當付出和健全人一樣的努力時,我無法戰勝對手;當付出健全人兩倍努力時,剛剛能夠和對手打成平手;只有當付出三倍努力時,才能戰勝對手。”市場競爭原本殘酷,這是一個“剩者為王”的時代,能夠經歷“寒冬”的洗禮生存下來的已屬不易,而要在“剩者”當中鶴立雞群,出類拔萃,則必然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其次,努力打造品牌這張“護身符”。記得兩年前在“百強峰會”的演講中,我提到了“品牌自救”的概念,如今“冬天”來臨,逆境之下,或許我們裝飾企業應該選擇的是少一點擴張,多一點修煉,在品牌建設上加大力氣,這不失為一個明智的取向;而就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而言,這也是必修的功課。對很多裝飾企業來說,“冬天”里少一些擴張,集中優勢兵力和物力、財力在有限的工程項目中,努力將其做好做精,豈不是鍛造企業品牌的良機嗎?環境惡劣時,很多行業將面臨重新洗牌,這對企業而言意味著危機,其中既有“危”,也有“機”,優勝劣汰,強者生存嘛。我始終堅信,市場經濟下,在任何時候,任何行業,企業都必須靠品牌取勝,尤其眼下身處“嚴寒”,更是千萬不可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失去信心和操守。作為品牌的靈魂――信譽乃企業真正的“軟實力”,決定了企業的興衰成敗。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揭開了中國乳制品行業長期不為人知的丑陋內幕,“三鹿”、“伊利”、“蒙牛”等曾經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一夜之間為人所不齒,尤其是“三鹿”,也許就此將會消失在這個市場舞臺上。為什么都已是中國的名牌奶粉,甚至還是國家免檢產品,最后卻出現這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商家在利益面前丟失了自己的信譽,踐踏了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任!溫家寶總理不久前在紐約就此談到,一個企業家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見的企業技術、產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導他們并受其影響的理念、道德和責任,兩者加在一起才能構成經濟和企業的DNA。“毒奶粉”事件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前車之鑒,自當引以為戒啊!
再次,在“覓食”和“冬眠”之間找到平衡。這是企業應對“冬天”的兩個基本策略和生存法則。“覓食”不用多解釋,俗話“找米下鍋”,就是要努力“開源”,不至于被餓死。然而,在寒冷的環境下,學會“冬眠”同樣重要,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當前的裝飾市場本就僧多粥少,競爭慘烈,因此很多業主有意抬高門檻,逼迫投標者一再降價競標;另一方面,“寒冬”的侵襲使得諸多業主確實捉襟見肘,面臨著很大的資金壓力,于是他們就想方設法讓施工單位與其共同來承擔風險,以求轉嫁危機,擺脫困境。假如我們在這個時候饑不擇食,就會掉入陷阱。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我們兄弟企業――尤其是在座的“百強企業”,能夠站在同一個立場,堅持“乙方”的底線和原則,堅決拒絕“甲方”的不平等條款,摒棄低價競標乃至圍標、串標等低層次惡性競爭方式,以品牌取勝,為我們的建筑裝飾行業樹立表率,也為我們自身的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話語權。從這個意義而言,“冬眠”實際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在“冬眠”的過程中,企業可以苦修內功,整頓內部,鍛煉隊伍,讓管理上一個新臺階,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春天”的到來。
最后一點,我們既要“找棉衣”,也要“勒腰帶”。“找棉衣”就是尋找強大的資金,困難時期“現金為王”,資金是度過冬天最保暖的“棉衣”。企業尋找“棉衣”的方式很多,從股市融資,從銀行貸款……而我們裝飾企業就要多從工程款的及時回籠上下功夫,確保企業的資金鏈不能斷裂。同時,當“冬天”里“開源”變得相對困難時,“節流”就顯得更加重要,因此企業還要學會“勒腰帶”,勤儉持家。首先,企業上下要統一“節流”的思想意識,各部門應盡可能壓縮日常不必要或不重要的開支。其次,要強調精兵簡政,提高工效,縮短工期,努力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要科學管理,有計劃、有步驟地施工,合理地安排人力,避免返工窩工,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要合理用材,節約用材,避免材料浪費。從一點一滴做起,把“節流”當成“開源”一樣來重視對待,對于身處“寒冬”的企業來說就等于是一種盈利。
上述幾點關于“過冬”的所謂“方法”,對我們在座的企業來說應該具有普適性。當然,具體到每個企業,各有其特征,也自有其不同的“過冬”藝術。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對“過冬論”的一段評說也許值得我們深思:“經濟本來就意味著生生死死,無論大小企業都有死的可能,所以應該坦然地去面對和經歷、承受這樣的波動。”“冬天”讓很多企業感到寒冷,但對某些企業來說則意味著機會,因為它幫你淘汰你的競爭對手,那就看誰能學會“過冬”。其實,我覺得現在的經濟困難并不算什么大問題,更不是世界末日,但如何在“寒冬”里加強自身風險管理,提高“御寒”能力,確保自己好好活下去,等待下一個發展機遇的到來,確實是我們每個裝飾企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我相信,只要企業從講誠信、重質量、創品牌上修煉好內功,只要我們著眼于更長遠的未來,樹立信心,勇于奮斗,或許“這個冬天不太冷”。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多少給我們增添了樂觀的理由。
1、開發區域市場資源
北京市場是中建裝飾的經營主戰場,由于奧運會前北京建筑裝飾市場的突擊性開發,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除市政、交通和環保等領域外,北京的其它投資將會萎縮,這種趨勢勢必會給裝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困難。為了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我們將抓住三個傳統熱點區域及中部興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投資規劃,把企業的經營資源有選擇地配置到這些區域的交通、電力、污水等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的裝飾業務上,貫徹實施區域化的經營策略。
2、積極開發外裝資源
據了解目前我國幕墻年竣工量近1200—1500萬平方米,鋁合金門窗(含節能門窗)約1.5億平方米,我國幕墻總量已超過世界總量的1/2,年竣工量超過世界總量的2/3,預計今后數年內鋁門窗幕墻行業仍然是持續、高速發展。2007年中建總公司承接公建項目幕墻造價近50億元,市場十分龐大,我們將依托中建總公司的平臺,大力發展幕墻業務,對內挖掘企業的設計、施工人才資源;對外整合社會幕墻加工資源,爭取占有一定份額的幕墻市場。
3、爭取國際市場資源
中國的建筑裝飾企業要想成為全球化的品牌,首先要“走出去”;其次要能“走進去”,即要占據當地一定的市場份額;第三要能“走上去”,即企業的海外業務不僅被市場所青睞,而且與當地的同類企業相比有相當的競爭力,被當地市場所認可。如果我們的海外業務只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我覺得這不能叫真正的國際化企業。因此,國際化首先應選定目標市場,而不是全面開花。從中建系統內的統計數據了解到,2008上半年,中建總公司海外新簽合同額283億元,其中,阿爾及利亞和南洋兩個地區的合同額累計已近10億美元,這些市場資源將為中建裝飾實施國際化戰略提供良好的平臺。
4、爭取大項目資源
作為行業的品牌企業,我們定位比較高,敢于舍棄小項目,把企業的資源集中配置在大項目的經營管理上。中建裝飾具有中國建筑的集團優勢,我們借助中建總公司大項目經營平臺,繼續推行“大市場、大項目、大業主”的三大經營策略。從中建總公司最新統計分析知道,今年上半年,中建總公司在境內新中標合同額在億元以上的項目有309個,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7個,可供我們組合的大項目資源非常豐富。
2008年是生產資料價格的“高位運行之年”,材料、人工的大幅上漲造成了企業效益大大縮水,建筑裝飾企業的日子比起從前應該說更加難過。我認為,應對當前的市場環境變化,企業除了要做好市場策略,還要強化內部管理,進一步向管理要效益。新形勢下,中建裝飾擬將抓好項目管理、合約商務管理、財務資金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這四條管理主線,并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1、強化項目管理。堅持推行《目標責任書》的管理模式,實施兩級目標責任、兩級獎罰、兩級兌現,力爭最大限度地挖掘項目的盈利能力;堅持法人管項目的原則,加強過程控制,突出總部對項目的流程管理和關鍵要素管理;堅持做好第二次和第三次經營,鞏固并擴大第一次經營的成果。
2、強化合約商務管理。實行標價分離,按照企業內部定額抓好成本預控,并將成本責任目標分解到各項目經理部;堅持合約評審制度,識別企業的運營風險,確保企業的健康運行。
3、強化人力資源管理。中建裝飾通過建立專業發展通道,形成“寬帶式”的人才管理體系,拓展了員工的發展空間,為企業各方面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通過對每個崗位的不可替代性原則評價,建立了收入與付出相匹配的薪酬體系,廣泛地調動了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企業的人力資源潛力得到很大的發揮。
4、強化財務資金管理。當前國家銀根緊縮,由于資金問題,國內許多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外貿出口型企業,運營十分艱難。雖然當前建筑裝飾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相比它們還沒有那么嚴峻,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準備好“棉襖”,作好過冬準備。面對可能會出現的資金制約,中建裝飾一方面要通過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通過提高企業的發展質量,贏得中建總公司的發展投資。
四條主線是中建裝飾內部管理的抓手,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管理的基礎,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合約商務管理是核心的核心,項目管理是必備的條件和保障。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在面對困難環境時它是確保企業生存的“錦囊妙計”,在打造百年老店時,它又好比吸引回頭顧客的“密制配方”,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可能走的很遠。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建筑裝飾市場,中建裝飾將創新理念,繼續著力打造以下四項核心競爭能力。
1、打造產業鏈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我們建筑裝飾行業的工程成本已經十分透明,如果合同條件好,企業還可以從變更洽商中擠出一些效益,可是如果合同條件不好,為了確保企業的利益,多數情況下,企業只好無奈地將一些風險分解到下游,這種情況在行業內已經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但最近發生的奶制品事件,不得不引發我們對這種做法的風險性思考,這一事件的根源恰恰就出在奶源的供應環節上。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在貿易自由化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企業與供應方的關系是合作與伙伴的關系,因此通過壓縮合作企業的利潤空間來提高自身效益的做法已經不可取,取而代之是供需雙方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利潤共享,實現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我們的企業決策也不僅要考慮企業內部的結構優化問題,還要將供應鏈中的合作伙伴納入系統之中,以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行優化互補,實現降低風險,增加利潤的共同目的。下一步,中建裝飾將組合一些優勢的材料供應商、勞務隊伍及專業分包商等資源,并通過我們的規模和管理,去帶動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能力。
在去年百強峰會上,我曾經說過一個觀點:企業要從擁有資源向支配資源轉化。中建裝飾愿敞開胸懷,張開雙臂歡迎各行業的同行們一起共商合作共贏的大計。
2、完成特許加盟模式向股份化模式的提升
中建裝飾是建筑裝飾行業推行特許加盟管理的創建者,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總結和完善,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備的特許加盟管理辦法。為了進一步推進這種模式的科學化管理,中建裝飾打算在一些比較成熟的市場區域以股份公司的模式進行試點,并總結形成一套成熟的、可復制的運營模式。
3、與中建總公司相關業務板塊形成戰略聯盟關系
中建總公司既將整體上市,上市后,地產、房建、國際業務和基礎設施將作為其中四個重點業務板塊進行開發。中建裝飾作為中建總公司的專業裝飾企業,將作為房建、地產、海外、基施等業務板塊裝飾專業的支撐,與他們形成戰略合作關系,這對中建裝飾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4、探索設計集成的新型發展模式
信息化的應用對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從而高瞻遠矚地預測、控制風險,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建裝飾擬將信息化與設計過程結合,籌建數字科技中心,建成建筑裝飾設計網絡搜索引擎與數字多媒體創意產業于一身的建筑裝飾創意產業示范中心,這不僅會對公司的營銷、項目管理環節形成支持,而且它能整合行業的知識與信息資源,對推動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2007年,全國建筑裝飾行業總產值達 1.65萬億元,約占當年GDP的6.7%,全行業繼續保持年增長18%的發展速度,因此建筑裝飾行業前景仍被看好,面對短期的種種困難,我們將做好應對策略,走出一條有自己企業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有句話說的好,陽光總在風雨后,我想,可能只有經歷這種艱難環境的考驗,才能使我們的建筑裝飾品牌企業更加成熟,也才能使我們成為令國人驕傲的、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民族建筑裝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