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華永道而言,成為佳兆業的聘用審計師,并不是一件幸運的事。
從去年12月以來,在大股東的操縱下,這家上市房企一系列恣意妄為的舉動,屢次突破一家上市公司應有的規則底線。其直接后果是,一家基本面良好的企業,迅速跌落至破產邊緣。問題關鍵在于,它的2014年財報并不能合理解釋這件事。
一個不得不提的背景是,在此之前,深圳地方政府使用了一系列非市場化的手段對佳兆業進行制裁,比如封鎖在售樓盤、限制佳兆業的經營業務。在商業社會中,對一家企業進行這樣的制裁,聞所未聞。權力的任性間接導致商人的慌不擇路,也讓佳兆業及其背后的小股東、債權人和業主受到二次傷害。
一切的秘密都藏在佳兆業的年報里,但這份年報引而不發已經將近半年時間。這是關乎佳兆業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發不出年報,佳兆業就永遠不可能復牌。如果不能復牌,任憑公司的經營如何有起色,都難以讓人信服。股票復牌才是佳兆業最終復活的標志。
這其中,普華永道的角色十分尷尬。它是佳兆業長期聘用的審計機構,在過往的年報、半年報中,普華永道屢次為佳兆業的財報背書,即便存在“粉飾”業績的情況,也是在一種合理而可控的會計手法允許之下。然而這一次,佳兆業提供的報表則是完全的“裸泳”。這份年報將和此前的報表產生巨大的邏輯差異,這是無法用會計手法進行解釋的,作為審計機構的普華永道無法回避這種顯而易見的差異。
如果任憑這樣一份有缺陷的年報出爐,普華永道將背負巨大的信譽風險。最終,普華永道選擇守住底線,在審計意見中直接指出問題所在,把“皮球”踢還給了佳兆業的管理層,最終管理層也不敢簽字,年報就此擱置。即便郭英成重新做回佳兆業的董事長,也沒敢讓這份年報發出來。
佳兆業究竟做了些什么,讓經驗老道的普華永道會計師都崩潰了?在年報發出之前,一切還存疑問。但9月18日晚佳兆業的一份公告,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
從公告信息看,佳兆業最近想重啟年報的審計工作,但普華永道明確告知佳兆業,如想恢復財報的審核工作,必須處理六大問題。這六大問題,簡直就是佳兆業在年報問題上犯下的“六宗罪”。每一條都很棘手。這背后,佳兆業及郭氏家族的任性流露無遺。
現將這六大問題羅列如下,界面新聞根據此前的調查對這些問題做一些必要的注解。
1.在審核過程中提交予核數師的若干文件的真實性,而其可能導致若干不計息負債重新分類為計息負債。
解析:佳兆業的債務危機,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隱性債務的暴露。所謂隱性債務,也稱表外負債,這是房企普遍會采用的融資模式——利用項目進行股權型融資,約定收益和股權回購期限,作為債權人的項目小股東給項目提供“股東貸款”。
這就是所謂“明股實債”,在房企財報中一般不會被計入負債。但如果房企遭遇嚴重困境,這些債務就會立刻顯露出來,并且,基本上會被要求提前還款。而對于固定收益和回購期限的約定,常常存在于一些不公開的“抽屜協議”中。
這里,佳兆業向普華永道提供了一些文件,試圖讓部分負債改變性質。這些文件應該就是那些“抽屜協議”。不計息負債變為計息負債,按年攤銷費用之后,對負債結構和現金流影響特別大。
2.向若干人士支付現金,及收取若干人士的現金付款的性質和實質。
解析:在危機發生后,佳兆業的現金急速枯竭。在今年3月,它賬面上的可動用現金僅5.66億元,按當時債權人的測算,這點錢僅夠佳兆業活一個月。按照常理,佳兆業各種負債暴露,被債權人擠兌,對現金流的影響不會馬上體現。正是因為佳兆業選擇違約,才會讓那么多的債權人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違約意味著佳兆業并沒有還錢,兜中的現金并不會因為債務的爆發而減少。
對現金流最直接的影響來自于銷售回款,位于深圳最大的現金“水龍頭”被關閉,但外地項目受到的沖擊應該不大,所以佳兆業現金枯竭之迅速,是很異常的。誠如普華永道所指出的,一些現金的收支情況還需要解釋。其背后,佳兆業大股東郭氏家族及其關聯人士,與佳兆業可能存在的關聯交易,有很大的嫌疑。
3.購回或注銷本集團若干先前已售出或已訂立的發展中物業、持作銷售已落成物業及建議發展項目的銷售合約的性質和實質。
解析:已經賣出去的房子,在佳兆業出現危機、非常缺錢的時候,佳兆業居然還主動地回購回來。為什么這么做?一種合理的猜測是,買這些房子的人身份特殊。
4.本集團出售若干位于東莞的附屬公司的商業理由。
解析:界面新聞此前曾獨家報道過此事。在去年12月,佳兆業整體剝離了東莞公司和旗下所有項目。共有7個發展中項目,項目總建面約176萬平米。沒有公告,交易對價未知。
根據調查所得的信息,佳兆業東莞公司一直是佳兆業的“三老板”——郭英成的弟弟郭英智的產業。去年12月,隨著郭英成、郭英智離開佳兆業董事會,順勢帶走了東莞的項目。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小股東的權益被無情踐踏。佳兆業需要在年報中對這筆交易做出合理解釋。
5.將應付付款人的墊款所得款項人民幣7億元變更為應付若干人士的其他應付款項的理由。
解析:這仍是屬于資金性質的改變,7億元并不是一個小數目。這里不得不提一個背景,關于佳兆業的各種業務合作方,其中密集的資金往來是需要重新審視的。
郭英成家族出自潮汕區域,和很多從這里走出的企業一樣,佳兆業的家族色彩濃厚。家族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界限十分模糊。在全國范圍內不少打著佳兆業旗號的項目,其實并非佳兆業上市公司所有,它們是郭氏家族的私人金庫。還有不少合作的建筑公司、裝飾公司、園林公司甚至營銷顧問公司,其實就是郭氏家族自己人的企業。他們與佳兆業上市公司有著頻繁的業務往來,對郭氏家族而言,不過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交易。佳兆業并不是一家管治規范的公眾公司。
短短半年間,佳兆業債務陡增352億元,迅速跌落至破產邊緣,除了境內外債權人的相逼,供應商和合作商的逼迫也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佳兆業不少債務壓力,其實來自郭氏家族自己人。這部分債務可以隨著郭英成的去留而變幻屬性。去年12月,郭英成辭任上市公司職務,這些錢變為被“獨立第三方”追討的計息預收按金,成為壓在佳兆業龐大債務上的致命稻草。而隨著今年4月郭英成的回歸,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從短期債務列表中抹去,重新變為“第三方”對上市公司的預付資金。
6.本集團債權人對本集團出售其物業項目所施加限制的狀況。
解析:在佳兆業出現系統性危機的時候,它的各種債權人齊齊地冒了出來,包括數十家銀行、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有的屬于集團公司層面的債權人,有的僅僅是項目層面的債權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對佳兆業的償債能力表示擔心,進而采取了各種措施維護自己的權益,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對佳兆業公司股權或者項目進行查封。在深圳部分項目,甚至存在二十余家債權人輪候查封的情況。
債權人的做法,涉及資產權益和債務屬性的改變,對于佳兆業年報的影響也是極大的,但很顯然,要厘清各種錯綜復雜的債權關系,并非易事。
普華永道這“六刀”,刀刀見血。它暴露的不僅僅是佳兆業的年報問題,更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管治規范層面的嚴重缺陷。即便佳兆業有幸復牌了,它距離港交所對上市公司的規章要求和公眾的期待,必將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為了調查和解決這六個問題,郭英成治下的佳兆業董事會,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獨立委員會。目前調查進展未知。